分析與防止鎂合金壓鑄機配件缺陷
分析與防止鎂合金壓鑄機配件缺陷
鎂合金半固態壓鑄生產中出現的各種缺陷的特征,從形成機理、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分析,并提出了具體的預防與控制措施。通過調整壓鑄工藝參數,改善鑄型設計,提高鎂合金的熔煉質量,可取得滿意的效果。
在鎂合金半固態壓鑄過程中鑄件存在氣孔、縮孔、縮松、氧化夾雜、冷隔、充型不良、毛刺和飛邊等缺陷。 下面對上述各種缺陷產生的原因和防止方法進行論述。
一、氣孔缺陷 氣孔屬氣體作用而形成,一般尺寸較大,肉眼可見,內孔光滑。
1. 產生的原因
( 1) 當半固態漿料的液相率較高,飛濺嚴重,容易形成漩渦包住空氣。
( 2) 內澆道處金屬漿料充填速度較高,造成紊流,卷入氣體。
( 3) 排氣不良,溢流排氣道太小。
( 4) 模具溫度過低,脫模劑未干。
2. 防止措施
( 1) 選擇合理工藝參數,調整半固態漿料的液相率。
( 2) 增加內澆道和溢流槽面積,使內澆道處金屬液流充填速度降低,并加大內澆道與鑄件之間的過渡圓角。
( 3) 增設排氣槽、溢流槽,充分排氣,及時清除排氣槽上的油污、廢料。
( 4) 減少脫模劑的用量。
二、縮孔、縮松缺陷
鑄件凝固次序的一般規律是: 較薄處及合金液先停止流動處往往先凝固,較厚處及合金液體流過時間長及充型處往往凝固,而縮孔與縮松的缺陷易集中在鑄件凝固的部位。
鎂合金液的凝固方式為結晶溫度范圍比較寬的層狀凝固,即由表及里逐層凝固。隨著凝固的進行,金屬的收縮也在不斷地進行,結殼厚度不斷增加,外部壓力的作用越來越小,使鑄件內部壓力低于外部壓力造成內部真空,從而形成縮孔與縮松缺陷。 壓鑄件中大而集中的孔洞為縮孔,小而分散的孔洞為縮松,縮松和縮孔的孔洞形狀不規則、不光滑,表面呈暗色,而氣孔具有光滑的表面,形狀為圓形。
1. 產生的原因
( 1) 鑄件在凝固過程中,因產生收縮且得不到金屬液補償而造成空穴。
( 2) 壓射比壓低,增壓壓力過低。
( 3) 模具設計不合理,不能夠建立合理的凝固順序。
( 4) 內澆道較薄、面積過小,過早凝固,不利于壓力傳遞和金屬液補縮。
2. 防止措施
( 1) 降低澆注溫度,減少收縮量。
( 2) 提高壓射比壓及增壓壓力。
( 3) 合理設計模具,建立順序凝固條件,使縮孔與縮松排除于鑄件外。
( 4) 改變鑄件結構,減少金屬積聚,使壁厚盡可能均勻。
三、夾雜
外形尺寸稍大,且不規則。用放大鏡或肉眼有時可明顯觀察到狀態不規則,以及大小、顏色、高度不同的夾雜物 。
1. 產生的原因
( 1) 熔煉不潔凈,混入雜質太多。
( 2) 保溫溫度高且持續時間長,造成氧化夾雜。
( 3) 石墨坩堝或涂料中含有石墨脫落混入金屬液中。
2. 防止措施
( 1) 使用潔凈的爐料,合金熔液需精煉除氣,將熔渣清除干凈。
( 2) 控制半固態漿料制備過程的保溫溫度,減少保溫時間。
( 3) 及時清理壓室、型腔。
四、冷隔和充型不良
壓鑄件表面有明顯的、不規則的、下陷線型紋路和充型不滿的現象。
1. 冷隔和充型不良產生的原因
( 1) 填充速度低,壓射比壓低。
( 2) 半固態漿料固相率太高。
( 3) 內澆道橫截面積太小。
( 4) 澆注位置不當或流路過長。
( 5) 合金液吸氣,氧化夾雜物含量高,使其質量差而降低流動性。
2. 防止措施
( 1) 正確選擇填充速度和壓射比壓,提高合金的流動性。
( 2) 適當提高半固態漿料的制備溫度,減少固相率。
( 3) 加大內澆道的橫截面積。
( 4) 改善排氣、填充條件。
( 5) 提高合金液的質量。
五、毛刺飛邊 壓鑄件在分型面上出現的金屬薄片。
Z近瀏覽:
相關新聞
- 鎂合金壓鑄機配件壓鑄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2021-04-06
- 作為輕量化主要材料鎂合金壓鑄機配件將帶動汽車行業需求 2020-03-19
- 選用鎂合金壓鑄機配件料筒更好的節省成本? 2020-05-11
- 鎂合金壓鑄機配件成形的應用 2021-04-30
- 鎂合金壓鑄機配件的腐蝕形態 2020-12-31
- 分析鑄造鎂合金壓鑄機配件缺陷之氣孔和氣泡 2020-08-11
- 重新認識鎂合金壓鑄機配件半固態壓鑄技術 2020-03-13
- 鎂合金壓鑄機配件生產的安全管理 2020-09-16
- 解析鎂合金壓鑄機配件要注意哪些安全要點 2020-04-17
- 鎂合金壓鑄機配件基本特點和性能分析 2020-11-11